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和排名首位的不可逆致盲性疾病,其發病隱蔽,早期難以發現。目前,全球約有超過6000萬原發性青光眼患者,2020年預計將達到7960萬,其中1120萬人終可能發展為雙眼盲。2019年3月10日——16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青光眼周”,今年的青光眼周主題是“視神經一張照,青光眼早知道”,旨在強調早期檢查對于青光眼防治的重要性。
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將開展“早查監控青光眼,愛爾防治有高招”的主題活動,為寧波患者送去福音。
(容易得青光眼的人群)
青光眼是眼壓相對或者升高,超過視神經所能耐受的程度,而引起視神經損害和視野缺損的一類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多數患者在疾病的早期甚至中、晚期,視力都不受影響,毫無癥狀,可就在不經意間,卻已面臨失明的風險。它作為一種不可逆的致盲眼病,通常被稱作“盜取視力的小偷”或被稱作“沉默的光明殺手”。青光眼的發病機制復雜,臨床上見到的青光眼類型繁多,臨床表現也不一樣。大致分為四類:原發性青光眼(包括閉角型與開角型)、繼發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
贛英醫生提醒, 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或遠視、有青光眼家族史、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45歲以上中老年人,這5類人群應定期到醫院做青光眼的相關檢查,以排除或早期發現青光眼。
“如果能早發現,早預防,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控制眼壓,達到阻止視神經進一步損害的目的,致盲概率就會降低。”金醫生介紹,想要早期發現或者盡早預防青光眼,只能通過眼科體檢來篩查。一般來說,通過常規的裂隙燈及眼底檢查,眼壓、視野、視神經纖維厚度、角膜厚度,大部分人可以確定是否患有青光眼。
任何年齡都可能患上青光眼,其中40歲以上的中年人。“正常人35-40歲階段至少進行1次全面的青光眼檢查,40歲以后每隔2-3年檢查一次,50歲后每隔1-2年檢查一次,60歲后每年檢查一次。”金醫生強調道。
由于青光眼危害較大,金醫生教給大家一些平時自查的方法:
1、可以自己檢查視力,比較雙眼的視野范圍;
2、摸一下兩側眼球的硬度是否一致等簡單手段來檢測是否患上了青光眼;
3、有眼脹、鼻根部酸脹、視物模糊,或者看燈光有彩色圈、偏頭痛、近視度數加深過快,都需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相關檢查。
金贛英 副主任醫師 眼科學碩士
專長:青光眼、白內障
簡介:畢業于溫州醫科大學,從事眼科臨床工作10多年。曾先后在邵逸夫醫院眼科中心、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進修眼底病、白內障和青光眼專業。熟練掌握各眼科類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和處理,對眼底病、白內障、青光眼的診斷治療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臨床經驗。在國內眼科雜志發表論文10余篇。